|
法律信息网 -> 法律论文 -> 正文 |
∷【来源】《法制与社会发展》 第2011-04期 第 111 页 |
|
|
|
|
|
中国古代“据状断之”证据规则论析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据状断之”证据规则......
【关键词】赃状露验 据状断之......
[Abstract]The ......
[Key words]brib......
法律史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古代......
一、“据状断之”的前提:赃状露验
从律典层面看,自唐代始确立了“据状......
(一)特定前提之一:真赃、实状
赃、状作为审判证据,属于物的证据,在一定......
赃、状本身不能成为司法......
赃证是可以用来证明贪污、受贿或盗窃事实的证据,所......
以秦汉律为例。《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
“赃”作为认定盗罪、赃......
依据盗罪的类型,《法律答问》直接使用作......
《法律答问》中也有不直接以“赃”出现,......
在秦代,侵犯人身盗取人身体的某个器官,也属于“赃”......
出土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
上述成为“赃证”的钱、牛、......
状,最基本的含义是样子、情形。用于刑事......
状的形成一般是外力使然,当然“自缢”呈现出......
“杀人偿命”,不仅历代律典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而且已......
被害之人的死状与凶器是鉴定贼杀人的有力证据,经由......
清末人魏息园在《不用刑审判书......
天门胡公,任直隶某县。有瞽者投案,自诉击死其......
被人殴伤或殴伤他人而成伤......
除了手足是产生伤状的外力......
《大明律》在刑律中列了斗殴条例......
行凶之器也应属于状证。宋慈......
《睡虎地秦墓竹简·治狱程式》中的“贼死爰书”,......
令史所做的检验笔录:男子的......
这段“贼死爰书”包括报案笔录、令史所做的检......
(二)特定前提之二:明白、不......
取得了赃证、状证,要辨别其真伪,即是......
司法活动的性质决定了司法官吏对个案必......
《大明律·名例律》“犯罪事发在逃”条:“......
从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中,一脉相承地沿用“明辨......
有人认为,中国历代刑律没有规定明文的证明标准,......
(三)特定前提之三:虽......
对于司法官吏来说,是案件审理的法定必经程序,此......
对于共同犯罪,唐之后皆区分首从。对首犯从犯的......
二、“据状断之”规则的具体适用
(一)“据状断之”规则的相对......
在“据状断之”证据规则独立适用之前,赃证、......
“据状断之”规则在唐代以后取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
疏议曰:“若赃状露验”,谓计赃者见获真赃,......
可见,唐宋时期,只要其他证......
一定程度上,这一规则还起到督促司法官吏不要轻易依......
应该指出的是,赃证、状证的验证功能并......
此典型案例发生在宋代。这是一......
(二)“据状断之”规则的适用范围
律典所规定的“据状断之”只是一......
首先,民事性质的案件大......
古代刑律没有严格划分刑事、民事案......
后汉李惠尝为雍州刺史,有负薪负盐者争一羊皮,......
郑克评论道:“按傅琰鞭丝,事异理......
《名公书判清明集》收录了大量的民事性质的书判,......
其次,百姓间的轻微刑事案件或疑狱适用。
在中国古代,一般除十恶犯罪之外的犯罪,属于......
姑苏一人出商在外,其妻家畜鸡数只,以待其......
当然,这需要司法官吏必须有“尽情察狱”的......
除了“类比反推”试验的方式“据状断之”外,更为......
《折狱龟鉴》所载“钱冶”也是......
钱冶屯田为潮州海阳今时,郡之大姓某氏火,......
仇家故意遗留火迹到某家,图谋嫁祸于人泄私愤......
上述所举案例,在当时又都是疑难案件,对于“......
如《棠阴比事原编》中所记载的“孙亮辨蜜”、“......
又有献新樱,彦超令主者收之。俄而......
司法官吏在行使国家司法权时,必......
第三,适用于共同犯罪情形。
对于共同犯罪,允许司法......
第四,重大案件及享受有罪先请特权的案件不适用......
“重大犯罪”在古代一般指十恶犯罪,凡......
贵族官员犯罪适用有罪先......
第五,十恶之外的一般人命、盗贼刑事案件,......
前述已表明,“据状断之”规则是“据供辞定......
有些案件的证据,司法官吏可以依职权取得。有些案件......
清代在立法上取消了唐宋时期“赃状露......
如发生在光绪年间的“张叶氏呈为贼获抢脱限交......
三、“若赃状露验,理不可疑,虽不承引”:状服......
西汉的路舒温早就认识到刑讯......
据“状”定罪规则本质上强调“状服”,进而能实现“心......
第一,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第二,是“讯问”口供局限性的体......
即使赃、状成为“铁证”,......
四、结语
从历代律典限制刑讯的对......
【作者介绍】辽宁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参见祖伟:《中国古代“据供辞定罪......
⑵“臧”,通赃,指侵犯官私财产所......
⑶《棠阴比事》卷中将“傅令鞭丝”与“......
[1][唐]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M......
[2]睡虎地秦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
[3]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
[4][宋]宋慈.洗冤集录今......
[5][清]魏息园.不用刑审判书[A].杨一凡,徐立志......
[6]大明律[M].怀效锋点......
[7][清]薛允升.唐明律合编[......
[8)[清]沈之奇.大清律辑注:......
[9][明]毛一鹭.云间谳略[A]......
[10]张家山汉简所载奏谳书[A].杨一凡,......
[11][五代]和凝编纂.[北宋]和礞附续.[明......
[12][宋]郑克.折狱龟鉴[......
[13][南宋]桂万荣......
[14]田涛,许传玺,王宏治主编......
[15][清]魏息园.不......
[16]曾宪义主编.中国法......
|
|
本站所提供论文仅供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下载、拷贝、复制文章阅读者请在24小时内将文章删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