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信息网 -> 法律论文 -> 正文 |
∷【来源】《法学研究》 第2015-6期 第 98 页 |
|
|
|
|
|
【内容提要】“间接正犯”是德、日刑法......
【关键词】间接正犯 犯罪参与体系 ......
[Abstract]“Indirec......
[Key words]indire......
间接正犯是德、日刑法......
一、间接正犯概念的缘起
一般认为,正犯是指亲自实行犯罪的人。行为人亲......
在数人参与犯罪的场合,如果采取区分制体系,往往得......
区分制体系的基本理念是,正犯属于犯罪的核心人......
作为“补救概念”的间接正犯在极端从......
二、间接正犯概念动摇了区分制......
(一)区分制的根基及其漏洞
如前所述,德、日等国对数人参与犯罪的情形......
早期的限制的正犯概念(形式客观理论)“严格......
(二)间接正犯概念对区分制的冲击
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间接正犯概......
上述形式的解释论虽然能够比较客观......
另外有必要一提的是,作为目......
三、间接正犯取消论剖析
毋庸置疑,间接正犯概念从诞......
第一,从共犯独立性说的立场提出的......
第二,从扩张的正犯概念的立场提出的......
第三,从缓和共犯从属性的立场提出的间......
以上几种间接正犯取消论,都是为了解决间接正......
第一,共犯独立性说固然可以将间接正犯包容于共犯......
第二,若采取扩张的正犯概念,确实不需要间接......
第三,通过缓和共犯从属性,将所有间接......
第四,在立法采取区分制体系的情况下,间接正犯......
正如前文所述,按区分制的......
正是为了确保合理处罚,使在犯罪过程中发挥支配作用的......
另外,按照德、日的通说,间接正犯可罚性产生的时间......
再说,如果取消了间接正犯概念,......
四、我国不应采用间接正犯概念
(一)间接正犯概念的借用
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的刑法......
不过,近年来,一些中青年学者受德、日刑法......
(二)我国不存在采用间接正犯概念的法律基础
如前所述,间接正犯概念是为弥补区分制的......
首先,“依照单一......
其次,单一......
再次,单一......
(三)在我国采用间接正犯概念处理相关案件存在明显......
采用德、日的间接正犯概念,不仅不......
第一,对于有些利用他人作为工具实施......
第二,对有些利用他人作为工具实施犯罪......
再说,按上述采用德、日......
第三,对有些利用他人作为工具实施......
第三,对有些利用他人作为工具实施犯罪的案......
(四)在我国采用单一......
以我国刑法......
1.能合理解决间接正犯概念无法应对的相关问题
如前所述,间接正犯概念是为弥补区分制的缺陷而......
但是,按照我国刑法......
2.处理间接正犯相关案件的......
如前所述,间接正犯概念是为弥补区分制的缺陷而提出......
笔者再举两例作进一步说明。例如......
需要指出的是,在数人参与犯罪,一方成立此罪、另一......
【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参见陈兴良:《间接正犯:以中国的立法与司法为视......
⑵参见[日]大谷实:《刑法......
⑶参见前引⑵,大谷实书,第399页。
⑷参见[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
⑸参见[日]高桥则夫:《......
⑹[意]杜里奥·帕多瓦尼......
⑺参见[日]西田典之:《共犯理论的展......
⑻同上。
⑼[德]约翰内斯·韦塞尔斯......
⑽前引⑷,耶赛克等书,第......
⑾前引⑼,韦塞尔斯书,第287页。
⑿对这些学说的介绍与评述,参见黎宏、姚培培:《间......
⒀参见[日]林干人:《刑法......
⒁参见[日]大塚仁:《间......
⒂参见[日]曾根威彦:《刑法......
⒃参见[德]克劳斯·罗克辛:《德国刑法......
⒄参见[日]桥本正博:《“行为支配论”与正......
⒅BGHSt 18,87.......
⒆同上文,第73页。
⒇参见[日]高桥则夫:《共犯体系和共犯理......
(21)转引自[日]大塚仁:《刑法......
(22)参见马克昌......
(23)[日]松原芳博:《......
(24)参见前引(21),大塚......
(25)参见前引⑿,黎宏等文,第40页。
(26)前引(21),大塚仁书,......
(27)参见[日]井田......
(28)参见[日]山口厚......
(29)尽管日本刑法......
(30)参见阎二鹏:《论......
(31)[德]乌尔斯·金......
(32)林东......
(33)黄荣坚:《基础刑法......
(34)参见前引⑷,耶赛克等书,第785页。
(35)参见[日]照沼亮介......
(36)参见[日]齐藤信治:《刑法......
(37)参见高铭暄、马克昌......
(38)参见林维:《间接正犯研究》,中......
(39)参见王志远:《共犯制度的......
(40)参见张明楷:《刑法......
(41)参见王志远:《我国......
(42)参见刘明祥:《论中国特色的犯罪参与体......
(43)前引⑴,陈兴良文,第5页......
(44)林钰雄:《新刑法......
(45)前引⒇,高桥则夫书,第1......
(46)参见柯耀程:《参与与竞合》,元照出版有限......
(47)前引⒇,高桥则夫书,第19......
(48)同上书,第25页。
(49)参见许玉秀:《当代刑法......
(50)参见前引⒇,高......
(51)参见[日]山中敬一:《刑法......
(52)周光权:《刑法......
(53)参见周光权:《论......
(54)参见周光权:《“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
(55)前引(40),钱叶......
(56)参见前引(37)......
(57)胁从犯是从犯之中被胁迫参加犯罪者,是一种......
(58)参见张明楷:《共......
(59)参见刘明祥:《论我国......
(60)参见[德)克劳......
(61)前引(40),钱叶六书,第5......
(58)参见张明楷:《共同犯罪的认定方法》,《法学......
(59)参见刘明祥:《论我国刑法......
(60)参见[德)克劳斯·罗克辛:《正犯与犯罪......
(61)前引(40),钱叶六书,第58页。
(62)参见黎宏:《刑法......
(63)参见前引⒃,罗克辛书,第25页。
(64)同上书,第26页。
(65)刑法......
(66)参见前引(40),钱叶六书,第53......
(67)参见前引(40),张明楷......
(68)德、日刑法......
(69)参见前引(42),刘......
|
|
本站所提供论文仅供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下载、拷贝、复制文章阅读者请在24小时内将文章删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