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信息网 -> 法律论文 -> 正文 |
∷【来源】《比较法研究》 第2016-5期 第 111 页 |
|
|
|
|
|
讲法治的法理学家:胡适对先秦法家的理解
【内容提要】胡适是中国现......
【关键词】胡适 法家 法治 法......
[Abstract]H......
[Key words]......
一、问题与旨趣
胡适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
对于这个问题,前人与今人......
就这些已有的文献来看,胡适的法家研究确实......
事实上,在胡适的众多著述中,并没有专......
那么,“讲法治的书”都是哪些书呢?作为法......
二、“讲法治的书”
让人稍觉意外的是,胡适对于“所谓法......
所谓“有法理”,是说先秦时代......
但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胡适否认法家的存在,其理......
在太史公、班固之外,《......
直接提出法家之名的代表性人物是司......
既然如此,胡适为什么还要否认法家的存在呢?......
这就是说,否认法家的存在及六家的划分,是胡适一以......
三、作为法理学家的法家
在承认法家之名可以沿用的前提下,如......
关于管子与《管子》,一种观点是把他归属于法家。譬......
胡适亦认为,“管子在老子、孔子之......
胡适把管子、申不害其人其书置于法家群体之外,认......
首先,如果以现代的专业化、职业......
其次,先秦诸于虽然都不是现代......
再次,如果说《商君书》不是商鞅本人的著作......
最后,胡适不把商鞅归属于法家的一个重要理由......
以上几个方面表明,胡适把商鞅排除在法家群体之外,......
四、法的概念
在否定了商鞅及《商君书》的法家属性之后,......
(一)法的四种含义
胡适相信,《尹文子》是重要的法家文献,尹文也......
按照胡适的理解,法家关于法的概......
(二)法的特征
尹文子提出了法的分类理论,韩非子、......
这几个特征,都是“治众之法”的特征......
(三)法与刑罚的区别
在胡适看来,法与刑罚的区别是理解法家的......
当代法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先秦时期的法、刑、......
但是,胡适却提出了迥异于当代法学界的观点,他......
按照胡适的这几点论述,法与刑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五、法家哲学:先秦......
在阐述了法家的法概念之后,胡......
一是无为主义。“无为”本来是道家的立场。但......
二是正名主义。上文已经提......
三是平等主义。从根本上说,平等......
四是客观主义。客观主义就是把评判的标准诉诸......
五是责效主义。“责效”一词,今日......
六、法治的逻辑
在写于1915年9月至1......
首先,法治逻辑的起点是正名论。前文已经提及,正名......
其次,法治逻辑的首要因素是普遍性原则。所谓普......
再次,法治逻辑的另一个要素是客观......
最后,法治逻辑的第三个因素在于法治......
七、“韩非学”
在法家群体中,胡适特别强......
(一)进化的法治主义
胡适从原来的“胡洪骍”更名为“胡适”......
1917年7月,在发表于《留美学生季报》秋季第3号......
在1917年9月开始编写的中......
这段话表明,“韩非是一个极信......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法家,胡适看到了法家内部......
(二)法治的功用主义
功用主义就是现在通称的功利主义,亦即以现实功利作......
胡适由此认为,“韩非的学说......
功用主义可能是一个积极的主......
八、小结
述论至此,让我们再次回溯......
从表面上看,胡适讨论的法家以及中国古代......
既然“所谓法家”都是些“讲法治的书”,都是......
【作者介绍】首都经济贸......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许章润:《基于庸见的法......
⑵梁启超:《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
⑶吴虞:《辨胡适之先生解老喻老说》......
⑷程燎原......
⑸李海生:《法相尊严:近现代先秦法......
⑹乔松林:《胡适与近代诸子学研究的转型:以胡适的......
⑺胡颂平编著:《胡适之先生......
⑻一般认为,中国哲学史的典范......
⑼阮元:《十驾斋养新录序》,......
⑽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
⑾[美]金勇义:《中国与西方的......
⑿王之正:《说有易,说无......
⒀任继愈:《先秦哲学无六家:读(六......
⒁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台北版自记......
⒂梁启超:《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载《梁启超全......
⒃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⒄李零说:“齐法家言是集于《管......
⒅蒙文通:《法家流变考》,载《......
⒆同注⑽引书,第353—354页。
⒇同注⒅引书,第90页。
(21)萧公权:《中国......
(22)同注⑽引书,第355页。
(23)同注⑽引书,第354页。
(24)同注⑽引书,第357页......
(25)[英]约翰·奥斯丁:《法理......
(26)同注10引书,第357页。
(27)Lon L. Ful......
(28)刘俊文笺解:《唐律疏议......
(29)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
(30)同注⑽引书,第3......
(31)同注⑽引书,第35......
(32)同注⑽引书,第360页。
(33)同注⒅引书,第76......
(34)同注⑽引书,第362页。
(35)同注⑽引书,第362—363页。
(36)胡适:《先秦名学史》,载欧......
(37)同注(36)引书,第127—128页。
(38)同注(36)引书,第129页。
(39)同注(36)引书,第129—......
(40)同注(36)引书,第130—131页。
(41)周予同:《经学与经学史》,朱......
(42)胡适:《先秦诸子之进化论(......
(43)同注⑽引书,第363—364页。
(44)同注⑽引书,第364—365页。
(45)同注⒁引书,第144页。
|
|
本站所提供论文仅供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下载、拷贝、复制文章阅读者请在24小时内将文章删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