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信息网 -> 法律论文 -> 正文 |
∷【来源】《法制与社会发展》 第2017-3期 第 86 页 |
|
|
|
|
|
为什么成文宪法制排斥常在的制宪机关?——兼论全国人大不是我国常在的制宪机关
【内容提要】成文......
【关键词】成文......
[Abstract]The c......
[Key words]Written......
引言
1975年对五四宪法......
本文所要论证的问题,就......
然而,现行宪法......
从发生“宪法......
仅仅驳斥全国人大是主权机关是不够......
成文......
假设全国人大是制宪机关,它就可以根据制宪主......
本文结合施密特的实定宪法......
(一)实定宪法......
施密特在《宪法......
进一步认识实定宪法......
(二)制宪机关表达的实定宪法......
实定宪法......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制宪权意志与......
如果有一个常在的制宪机关......
(三)实定宪法......
人民作为制宪权主体,拥有制宪意志,......
具体来说,作为具体政治决断的实定宪法......
除了制宪机关表述的实定宪法......
在施密特的实定宪法......
成文......
总的来说,制宪主体运用制宪权决定国家的政治存在形式......
(一)五四宪法......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在施密特的实定宪法......
笔者认为,在《共同纲领》被制定时,有关新民主......
因此,五四宪法......
在制宪机关代表人民表达、实施......
在推翻国民党政府的革命过程中......
(二)五四宪法......
在“如何治理”这一政治决断上,特别在是否选择“法治......
五四宪法......
宪法......
五四宪法......
上述实例说明,我国在1954年确定了社会主义......
(三)政治运动试图在成文......
大约在1958年以后,社会主义......
但七五宪法......
(一)两次违宪的宪法......
彭真曾说:“我国曾经制定......
修改宪法......
前文已述,社会主义是五四宪法......
根据1978年之后的政治实......
(二)现行宪法......
只有明确了过去是如何背离与曲解五四......
自颁布至今,现行宪法......
综上所述,1954年对宪法......
实定宪法......
结论
成文......
就我国的宪法......
那么,人民的制宪权在成文......
【作者介绍】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讲......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我国曾经制定过三部宪法......
⑵参见张友渔:《新中国制宪工作回顾》,《......
⑶参见肖蔚云:《关于新中国的制宪权》,......
⑷郭道晖在1986年撰文,认为全国......
⑸参见李龙:《宪法......
⑹参见李树......
⑺参见郭道晖:《论人大权力与人......
⑻参见叶海波......
⑼参见童之伟:《立法“依据宪法......
⑽施密特将绝对意义上的宪法......
⑾参见注⑽,第30页。
⑿人民直接表述的制宪权意志需要进一步......
⒀参见注⑽,第17—19页。
⒁若不区分绝对与相对意义的宪法......
⒂参见注⑽,第18页。
⒃同注⑽,第133—134页。
⒄同注⑽,第30页。
⒅参见注⑽,第144—......
⒆参见[美]汉娜·阿伦特:《论革命》,陈......
⒇宪法......
(21)参见注⑽,第30......
(22)参见注⑽,第103页。
(23)参见注⑽,第127页。
(24)“人民不能变成一个官署和国家‘机关......
(25)施密特认为:“人民的意志......
(26)同注⑽,第32页。
(27)如果人民作为制宪权主体没有政治意识与政治行......
(28)参见注⑽,第33页......
(29)“人民的制宪意志只能靠行......
(30)在极其个别的情况下,人民或许会......
(31)参见注⑽,第114页。
(32)荆知仁认为,民初立......
(33)参见注⑽,第41页......
(34)根据历史经验,虽然宪法......
(35)施密特认为,近代宪法......
(36)参见注⑽,第179......
(37)施密特区分了宪法......
(38)参见注⑽,第37—39页。
(39)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否定了君主......
(40)参见马岭:《(共同......
(41)在德国1918年11月革命......
(42)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3)参见注(42),第186......
(44)参见注(42),第18......
(45)党内于1954年1月成立了宪法......
(46)参见注(42),......
(47)参见注(42)......
(48)参见《中华人民共和......
(49)参见注⑽,第173页。
(50)参见注(42),第420—421页。
(51)参见注(42),第478页。
(52)施密特认为政治决......
(53)按照施密特的说法,宪法......
(54)施密特认为,民意是现代形式的“喝彩”。而......
(55)当然,在坚持法治社会主义的前......
(56)笔者认为,对宪法......
(57)参见注⑽,第125—126......
(58)参见注⑽,第1......
(59)参见注⑽,第324—335页。
(60)同注⑽,第103—1......
(61)王锴主张借鉴阿伦特的观点,即人民享有权......
|
|
本站所提供论文仅供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下载、拷贝、复制文章阅读者请在24小时内将文章删除! |
|
|
|
|
|
|